5 月(美元计价)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速皆反弹
一、出口预警:基数效应、生产物流修复,东盟需求旺盛三因素共振
中国5月出口(美元计)同比增长16.9%,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7.3%,较上月大幅抬升9.6个百分点。5月生产物流较4月边际略有好转,出口表现回暖,去除2021年的高基数后的3年复合同比为12.9%,较前月抬升0.7个百分点。
分地区来看,受疫情好转和2021年5月低基数的影响,5月中国对美国、欧盟、东盟出口当月同比均有较大幅度跃升,分别为15.7%,20.3%和25.9%,较前月分别上升6.3、12.4和18.3个百分点。去除低基数影响后,中国对美国三年复合同比为11.3%,较前月下降2.3个百分点。而欧盟和东盟出口的三年复合同比分别为10.4%和18.6%,较前月分别上升1.9和1.8个百分点。主要原因仍是东盟多国在3月疫情见顶后,生产的持续高涨对中国中间品和资本品有较强的进口需求,以越南为例,5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加10.37%,仍保持在10%以上的高位。
5月出现“魔幻的预期”,市场对产业链外移担忧升温,但无论“印太经济框架”还是“越南工业化”的故事,在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、我国产业链底蕴厚实韧性较强的背景下,都不可能一朝一夕触发产业链外移。美国当前产业链已经与我国深度融合,“印太框架”尚停留在构想阶段极其缺乏可实施的细节,短期推进的现实阻力巨大。东盟特别是越南则受其本国产业链基础设施欠缺、产业集聚度低的限制,进出口实际上多年维持“高周转”模式,越南出口顺差率不足4%,尽管出口规模接近我国1/9,真实工业体量仅不到我国的1/40,远不足以奢谈成为我国“产业链外移”的主要目的地。事实上,越南、韩国5月出口趋势均未超过我国,我国自20年下半年至今相对越、韩的出口竞争力是持续提升的。
二、进口预警:原材料与能源进口支撑,机电产品进口持续下降。
5月中国进口同比为4.1%,远高于市场预期的0.6%,较前月大幅抬升4.1个百分点。5月进口修复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原材料和能源的进口增速大幅抬升,一方面5月中国生产较4月有所改善带动了对相关原材料的需求,另一方面价格因素也形成了明显的支撑。
具体分产品来看,进口大项机电产品5月占比较前月进一步降低,为36.7%,较前月下降2.5个百分点。5月其进口金额同比为-8.4%,降幅较前月扩大1.8个百分点。去除2021年基数影响后,3年复合同比为4.5%,仍较前月下降0.6个百分点。高新技术产品5月进口增速为-7.2%,降幅较前月扩大0.5个百分点。3年复合同比为6.5%,较前月上升0.3个百分点。原材料方面,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同比增加3%,较前月上升15.6个百分点,金额同比下降17.7%,降幅较前月缩窄13.6个百分点;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同比上升12.5%,较前月上升14.4个百分点,金额同比增加20.7%,较前月抬升15.8个百分点。能源方面,煤和褐煤进口数量同比减少2.3%,原油同比增加11.9%;进口金额方面均保持大幅增加趋势,分别同比增87.8%和81.4%。农产品方面,总的进口金额同比增加12.9%。